农学院现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和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3个平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5个工程中心。拥有作物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以及2个重点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2个江苏省重点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专业、5个硕士专业、5个本科专业。独立设有明天奖学金、英才奖学金、宁粳奖学金和新纪元树人奖学金等。
“十五”以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转基因重大专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400多项,累计研究经费超过5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8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1个、软件著作权67个,制定省颁标准46项,培育出大豆、小麦、棉花、水稻等省农作物新品种55个。
农学院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领域,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美国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千叶大学等建立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计划。每年接待合作研究与交流人员达150人次以上。
2011年,学校确立了建设世界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农学院将秉承“诚朴勤仁”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是我国创立早的农学系科之一。在长达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一大批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该院任教,他们是:著名小麦育种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教授,著名棉花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泽芳教授,著名数量遗传和大豆育种家、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所长马育华教授等。此外,徐冠仁、庄巧生、蔡旭、鲍文奎、王绶、卢良恕、邹秉文、过探先等一代著名院士和学者在该院曾就读或工作,还培养了大批部省级领导、专家和教授,以及在农业战线各层次尤其是基层勤恳工作,默默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农学院已经建立了完整、成熟、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诚朴、勤奋、实干、创新的优良学风,构筑了结构合理、精明强干、勇于创新的学术梯队。
全院现有教职工155名,其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授32名,副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37名,硕士生导师3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家刘大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家盖钧镒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著名遗传育种家翟虎渠教授现在本院任教。建院以来,农学院已累计培养博、硕研究生2000余人。本科生近万人。
农学院拥有1个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研究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水稻改良江苏分中心、农业部转基因大豆安全检测和监测中心、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校级研究所和中心、2个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作物学)、1个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作物学)、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农业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现有各类实验室8000㎡、温室800㎡、网室10000㎡、实验地60多公顷,在校本科生人均实验设备价值60000元以上。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专业、6个硕士专业、4个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多层次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独立设有李扬汉奖助学金、黎怀德助学金、宁粳奖学金和新纪元树人奖学金等,作为对品学兼优和特殊贫困生的奖励资助。
农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攀登计划"、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400多项,年均研究经费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累累。十五期间先后获得17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励、14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6项软件著作权,制定省颁标准43项,培育出28个大豆、小麦、棉花、水稻等省农作物新品种,出版专著、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872篇。农学院还与全国各行政事业、科研教学和企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协作基地。
院行政机构 ----院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本科生办公室) ----农学系 ----遗传育种系 ----种业科学系 ----农学试验站
科研机构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中心
部级 ----教育部杂交棉创制工程研究中 ----教育部农作物特种遗传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平台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华东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农业部转基因大豆检测与监测中心(南方)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转基因水稻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共建)
省级 ----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 ----大豆研究所 ----棉花研究所 ----水稻研究所 ----细胞遗传研究所 ----区域农业研究所 ----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作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研究所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 ----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2]
农学院一贯注重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荷兰、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近五年来,先后合作研究与接待交流人员达200多人次。
培养具备植物生产与管理、植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农业科学领域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人文素养,熟练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植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农学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植物生产与管理、植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2.素质要求
(1)素质结构
1)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比较扎实的农学类基础理论和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2)能力结构
1)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2)应用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农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研究和科学探索的能力。
(3)知识结构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农学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植物生产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4)掌握科学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培养特色
弹性学习年限,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
四、学制
农学强化班实行弹性学习年限,采用“3+X”形式,X为1年、3年或5年。即:本科学制4年,本、硕连读学制6年,本、硕、博连读学制8年(3+1:完成本科阶段学习;3+3: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3+5:完成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利用等。
2.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
六、学位授予
农学学位
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及其科技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以及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三、培养特色
普适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作物学。
2.主要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耕作学等。
六、学位授予
农学学位
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种子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经营管理以及企业运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种子质量检验与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种子生产与检验、种子加工贮藏、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具备种子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4)熟悉种子产业管理的国内外政策和法规;
(5)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培养特色
适应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江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立足江苏、依托华东、面向全国、开放办学,强化本校专业特色和优势,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种子专业高素质人才。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种子学。
2.主要课程
作物育种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种子生物学、植物学、种子生产原理与方法、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技术、种子营销学等。
六、学位授予
农学学士。
培养具备农业现代化管理和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从事宏观管理决策、发展规划、项目设计、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建设与发展、农业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
1.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农业现代化管理和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农村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调研,农业及农村区域发展规划、项目设计、管理决策、评价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农业和农村区域(社区)发展规划、农业项目经营管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2.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和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2)掌握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学、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发展学、农业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和谐、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分析和规划、农业项目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4)了解当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5)熟悉国家有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一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组织与管理、外语应用、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农村发展研究和工作开拓能力。
三、培养特色
兼具宏观发展规划、中观经营运作、微观生产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
农学、农林经济管理。
2.主要课程
作物学通论、园艺学通论、畜牧学通论、农业推广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村社会学、农业法律法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管理与经营、农业区划、农村发展规划设计、投资项目分析等。
六、学位授予
管理学学士。